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之窗   >  政风行风建设

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9/6/19 10:13:52

    历史方位问题是决定方向、明确路径、选择方略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理论发展和创造的总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也是这一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系统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这一科学判断的实践依据、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和深远影响。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既不脱离实际,又不超越阶段,按照新时代要求制定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开启的新的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新的特点,党的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极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坚定不移推进社会建设,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靠近,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人民军队革命性重塑;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增强。

    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成就昭示着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我们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领导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实践充分证明,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新时代。

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加剧。面对世界经济、国家安全、国际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世界需要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等理念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正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认同。

版权所有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2010 苏ICP备10204645号-15 后台登录

校址:苏州市干将西路1358号 邮编:215004

校长信箱:sztjbzx@163.com,监督电话:0512-8716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