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学习中心

《课堂转型》阅读心得 吴倩霞


2020/1/6 11:06:17

《课堂转型》阅读心得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吴倩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和以往的课标相比,2017版语文新课标的课程性质由以往的基础工具性变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目标由以往的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变为培养语文素养;课程实施方法由以往的灌输和训练变为实践与养成。新课标的这些改变倒逼着教师必须进行传统课堂的转型。

钟启泉的《课堂转型》一书对我很有启发,我对2017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的转型,有了一些思考,也尝试将这些思考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一、课堂转型源自于教师的转型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课堂转型必然先从教师的转变开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认为,新课标之下,教师的职能没变,需要转型的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尝试用多种现代化媒体手段打“组合拳”。现在学习平台多,如学校网站和公众号、阅卷系统、线上教育等;还有各种软件可以视频、音频、文字、图片自由切换编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自由灵活地打多媒体“组合拳”,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效率优化起来。比如,高一新生入学前,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家长学生推送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名著导读等,让高一新生提早进入状态,利用假期时间,完成初高中的知识衔接,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以便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具体学情需要,一些教学难点,可以利用会声会影等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编辑软件来制作微课、微讲座等,利用QQ群、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线上教育等平台推送给有需要学生,然后还可以通过腾讯文档、晓黑板等方式来收集学生反馈或完成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微调或落实下一步的教学。

二、课堂转型落实于学生的转变

学习了《课堂转型》,我明白了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体,更要由“被动学习”者转型为“能动学习”者。

要成为“能动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也要打“组合拳”: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展示、年级PK、家校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灵活组合;课堂阵地、网络平台实现虚实教学结合;QQ、微信、在线文档、微课、线上教育等,满足学生学习私人订制需求。这样的“组合拳”,将更好实现教师——学生、课堂——课余、学校——家庭的无缝对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落实课堂的有效性、高效性。如在议论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设置的写作训练中,先让学生独立学习——自己写;然后小组合作——利用腾讯在线文档及时快速收集学生的做答,印发全班,小组内互评;接着各小组代表在班级反馈互评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次写作训练的得失;最后年级汇总,学生范文收集印发,不仅班级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还可发到公众号和微信群,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家长的关注度。

以上是我阅读《课堂转型》的一些思考和尝试,时间和实践是最好的检验者,我将根据学情不断思考、调整,为真正实现新课标理念不断践行下去。

版权所有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2010 苏ICP备10204645号-15 后台登录

校址:苏州市干将西路1358号 邮编:215004

校长信箱:sztjbzx@163.com,监督电话:0512-87162187